半岛网7月14日讯 (记者 张家瑞) 近日,山东青岛一名10月龄女婴误吞玩具“水宝宝”导致严重肠梗阻,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及时手术救治,成功取出异物并康复出院。
据了解,该患儿因持续呕吐、腹胀、无法排气伴发烧两天送医就诊,值班医生结合其症状初步怀疑为肠胃炎,立即为其安排进一步检查。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,患儿肠道存在明显梗阻,随即被转至小儿外科进行救治。经过一天的保守治疗,患儿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,呕吐、腹胀病情还在持续加重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医生于仑敏锐察觉到情况的复杂性,立刻组织小儿外科团队迅速为患儿实施手术。
手术中,于仑医生发现导致肠梗阻的“元凶”竟是一颗直径为3公分的“水宝宝”玩具。原本直径不足几毫米的小颗粒,在进入女婴肠道后吸收水分不断膨胀,导致大部分肠管呈扩张状态,最终完全堵塞肠管,造成肠梗阻。经过手术,已成功将异物取出,目前患儿已脱离危险,康复出院。“和患儿父母术后沟通才知道,‘水宝宝’是患儿姐姐的玩具,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其吞食。”于仑回忆道。
“‘水宝宝’在常规影像检查中不易显影,包括超声都看不出来,且家属未能提供误吞信息,诊断起来其实不是特别好诊断。”于仑表示。这类玩具对婴幼儿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,它的主要成分是吸水性树脂,遇水后能膨胀到原体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。而婴幼儿的肠管本就纤细,一旦误食,会在肠道内吸水膨胀,从而引发肠梗阻。更需要警惕的是,“水宝宝”外观晶莹剔透,像果冻又像糖果,这种“伪装”很容易让年幼的孩子误认成可以吃的糖果,从而增加误食风险。
于仑提醒广大家长,在选购儿童玩具时,务必避开“水宝宝”、磁力珠这类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,尤其要将此类物品放置在婴幼儿无法接触到的地方。同时,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,避免孩子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。肠梗阻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,当孩子出现持续性呕吐、腹胀、腹痛、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,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切勿延误病情。
发布于:山东省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